
2023年上半年,一些中文自媒体转载过一段俄罗斯外交官弗拉基米尔·扎哈罗夫访谈内容正规炒股在线配资网,说台海冲突很难避免,除了美国和日本,中国还要小心韩国、澳大利亚、英国、加拿大、印度、菲律宾这些国家可能直接或间接掺和进来。
这段话在当时确实引起不小关注。两年多过去,再回头看,这件事既有当时的地缘背景,也有后来的明显变化。
扎哈罗夫是谁,他的话从哪来弗拉基米尔·扎哈罗夫是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东方学院高级讲师,早年当过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,对亚洲事务特别是中国周边局势研究多年。
2023年3月21日,他上了俄罗斯一档叫《聪明家伙》的访谈节目,谈亚太安全问题。那期节目里,他确实提到台海矛盾积累深,和平解决窗口越来越小,冲突风险在上升。这点在当时很多分析里都差不多,没啥争议。
展开剩余81%他重点提醒的,是外部介入可能不止美日两国。扎哈罗夫列了几个国家:韩国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因为跟美国绑定太紧,基本没啥独立决策空间;英国这几年喊着要重返印太,舰艇老往这边跑;印度和菲律宾本身实力不够,但对资源和地盘有想法,容易借美国的手在边境或南海搅局。
菲律宾那时候还在仁爱礁坐滩旧船,印度边境也时不时有点小动作。这些话传到中文网络后,被加了“俄外交官”标签,迅速刷屏,很多文章直接引用,说中国要警惕多国围堵。
这话在2023年说出来不算离谱。那会儿美国刚拉着日本、澳大利亚搞AUKUS,英国航母也来亚太晃悠,韩国尹锡悦政府上台后跟美国走得很近,加拿大也跟着制裁中国,印度边境对峙还没彻底降温,菲律宾小马科斯刚上台就往美国那边靠。整个印太战略图景看过去,确实像一张网在收紧。
2023年那会儿的国际背景到底啥样2022年佩洛西窜访台湾地区,中国军队在台海周边搞了大演习,2023年4月蔡英文过境美国又见麦卡锡,美国军舰军机过台海次数明显增多,日本修宪声音越来越大,岸田政府把中国列为“最大战略挑战”。
同时,菲律宾给美国新开了4个军事基地,其中好几个离台湾地区就几百公里。韩国也开始公开谈台海稳定跟朝鲜半岛安全有关联。澳大利亚跟美国签潜艇协议,英国派舰艇常驻亚太。加拿大舰艇多次跟美日一起过台海。
印度那边,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,两国边境部署了几万军队,2022年底又在杨子江地区小规模冲撞。印度媒体天天喊“中国威胁”,莫迪政府买了大量美国武器,加入了印太经济框架。整个局面看,中国确实面临多方向压力,扎哈罗夫那番话放到当时语境里,挺符合很多人对形势的判断。
两年过去,哪些国家真变了风向时间到2025年11月,形势变化比很多人预料的快。最明显的就是印度。2024年10月,中印就边境巡逻安排达成协议,双方一线部队开始脱离接触,到10月30日基本完成。协议里定了巡逻时间、方式,还解决了牧民放牧问题。
紧接着12月18日,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3次会晤在北京举行,王毅和多瓦尔谈了半天,定了6点共识,包括恢复直航、互派记者、数据共享、跨境河流合作等。2025年3月25日,第33次边境事务磋商机制会议又在北京开,双方继续落实这些共识。
印度为啥突然转弯?主要是看清了美国那套玩法就是想拿印度当枪使,自己却不想真下场。过去几年,美国一边卖武器一边在贸易上卡印度脖子,印度出口受限,经济压力大。
加上中印贸易额这几年一直高位运行,2024年双边贸易超1300亿美元,印度对华顺差好几百亿。边境一稳定,印度马上就松口了。现在中印关系明显回暖,印度从“潜在对手”变成了可以谈事儿的邻居。
其他国家呢?菲律宾小马科斯上台后确实闹得凶,但2024年以来南海摩擦次数少了,仁爱礁补给也相对平稳。美国现在全球多处用兵,精力分散,盟友跟着喊得凶,真要台海有事,谁愿意第一个冲上去?
韩国经济对中国依赖深,澳大利亚铁矿石、农产品大头卖中国,加拿大也一样。英国舰艇来一趟成本高得吓人,喊得响实际动作有限。这些国家表面上还在美国阵营,但介入意愿明显降温。
美国自己也在战略收缩。2024年以来,美军从一些热点抽身,重点放在国内经济和中东。台海方向,美军舰过海峡次数比2023年少了,军售虽然继续,但节奏放缓。美国智库现在讨论最多的,是打不起也打不赢,成本太高。盟友一看老大都退一步,自然不会往前冲。
台海风险还在,但外部干扰没那么密集了和平统一难度确实大,台湾地区当局这几年在“去中国化”上越走越远,美国军售和政客窜访也没停过。中国军队常态化巡航台海,战备水平持续提升。扎哈罗夫说的“终将有一战”那种判断,现在看还是有一定道理,风险始终存在。
但外部因素比2023年松多了。当年扎哈罗夫列的那一串国家,现在真正能下场、敢下场的没几个。印度已经转了向,其他国家更多是嘴上喊喊,真到关键时刻,美国自己都得反复权衡。台海如果有事,最核心还是两岸之间的事,域外势力想插手,成本和风险都高得离谱。
说到底,国际形势变化快,2023年的担忧放到2025年,已经有不少变成了过去式。中国这几年外交、经济、军事全面发力,该谈的谈,该硬的硬,结果就是很多潜在对手自己先退了。
扎哈罗夫那番提醒当年听起来挺刺耳,现在回头看,也算给我们提了个醒:形势比人强,谁主动谁就能把坏事变好事。
发布于:河南省鸿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